推動河川休閒觀光活動是否該考慮將跌水工拆除

2012051423:11



豐田溪跌水工位於中游,3.2公尺高,形成下游有魚,上游沒有魚情況,嚴重阻絕河川生態。

推動河川觀光活動是否該考慮將跌水工拆除

                                       圖、文:東海岸溯溪達人:陳星杰

 

東海岸河川風景秀麗,多呈峽谷地形,兩岸峭壁聳立,險峻中帶著靈氣,地理景觀獨特氣勢宏偉地質景觀及自然生態豐富。近年台東縣政府大力推動深度旅遊活動,東海岸得天獨厚擁有不受污染的清澈溪流,是推動國內新興溯溪活動的最佳環境。

溯溪,顧名思義就是沿著溪谷逆流而上,是一項結合了登山、攀爬、健行、涉水、泳渡… …等的優良休閒活動;此外,它也是一項知性之旅,在活動過程中還能觀察河川植物及水族生態。讓參與活動的民眾,除增進體能,享受森林浴之餘,還能增廣不少見聞。

東海岸山脈,為呂宋火山島弧北延的部分,河川生態不同於西部縣市,為台灣極具代表性的生態體,深具學術研究價值。然而進年來水利單位為整治河川,防止土石流情況發生,在溪裡建造堤防、護岸、跌水工、丁壩、固床工、及溪床保護工、擋土設施等,各式各樣水泥構造物。然而當初建造時,由於未將生態環境納入考慮,致使人工建物嚴重衝擊影響自然生態,而這些構造物裡面,又以跌水工影響最嚴重。

跌水工之做用如瀑布,是一種讓水流因高低落差,達到減緩水流,防止河床沖刷,所施設之消能水工結構物。但也因它的高低落差,對水中魚類上下游迴游、遷徙等生態習性產生障礙。魚群在大雨過後被沖至下游,就因跌水工的高低障礙,再也無法溯溪而上,回到原來的棲息環境。

而這些跌水工通常設置在河川中下游,靠近公路或人口居住的地方,於是東海岸河川有一個怪現象,只在下游有魚群蹤跡且非常小隻,上游就再也見不到。溪谷被設置越多道跌水工,魚類消失也越快,可說是做到哪裡消失到哪裡。

台灣到處都有社區推動,封溪護魚有成案例,但本鎮的重安社區封溪多年,現在溪裡一條魚也沒有,原因就是接近河口處,有一段兼具過水路面的跌水工,魚類只能被沖走,不能再溯溪洄游,如此事倍功半,究竟要護魚到何時才能有成呢?

過去玉水橋曾有一種珍稀魚類,每年溯溪而上產卵,但河口設置跌水工後就已漸漸消失不見。

為了推動觀光是到了應該審視河川裡,水泥構造物對生態的影響。跌水工並不是唯一消能工法,若評估防洪效用不能拆除,也應該設置魚梯或引道,還給魚類上下流洄游的自由。地球是由森林、草原、海洋、河川、湖泊、濕地等各種不同生態系組成,每一種生態系受影響連帶也會影響其他生態,整治河川務必慎重考量,若可能最好不要整治,讓河川以自然機制來處理水患,尊重自然生態才能綠水常流。

本鎮博愛里重安社區封溪多年,至今依然成效不彰。

阻斷都威溪魚類上下流洄游的跌水工兼過水路面,牆高2.4公尺

 

 

位於玉水橋出海口的跌水工,牆高2公尺

 

自來水公司在新港溪下游設置的攬水霸,牆高3.6公尺,現在已廢棄不用,就應該拆除;還給河川生物自由遷徙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