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な 研究者 西村一之(にしむら)教授

2010090800:43

熱心 研究者 西村一之(にしむら)教授

西村一之教授為愛鄉成員上課講解時專注神情

 

西村一之(にしむら) 現任日本女子大學 人類學教授

1970年生,日本茨城縣 筑波大學(つくばだいがく、University of Tsukuba),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科畢業

第一次來台灣是高中畢業旅行,只在台北附近觀光旅遊,對台灣沒太多印象。

第二次來台灣是1993年,為了做博士論文(人類學田野調查)。一起攻讀博士班的同學,連西村在內共有三位,一位選擇在菲律賓研究、另一位選擇在台南做研究,西村一之舉棋不定不知該選擇那裡做為研究地點到台南問在做研究的同學閒談中同學告訴他台東是個好地方(事實上同學並沒來過台東)

於是抱著一探究竟的心態乘車到台東考察。車到台東舊站下車後,單獨一人落寞的走在台東街頭,觀察覺得台東範圍太廣,不容易匯整資料做研究,心想明天到綠島、蘭嶼再看看。

第二天正要起程,得知氣象報告有颱風要來,只好臨時更改行程乘車到成功鎮。走在成功鎮街上,覺得區域範圍剛好適合做研究。

中午,在中山路一家自助餐廳用餐,因不懂中文只好用手指比點哪道菜,沒想到服務的43歲婦女居然會說日文,還用日文介紹成功鎮,讓他感到意外!經詢問後才知道,日本統治台灣期間,成功鎮曾有日本漁業移民,因此,日文至今依然在中年以上,年齡層居民使用。

翌晨,到新港漁港參觀,漁民們輕易的認出他是日本人,有位年齡較長的漁民,主動過來用日文為他介紹漁港及魚類名稱,讓他倍感親切像身處日本某處漁村。

次日,結束訪問成功鎮後,搭車前往花蓮繼續探查之旅。到花蓮後,感覺花蓮比台東更大,更是不容易收集整理資料。住一天後,就搭火車回台北,接著就回日本。

回到日本後,回想與成功鎮居民互動情形,感覺真是個有趣的地方。尤其在新港漁港,看到附有船頭架用來鏢旗魚的船,那是只在教科書圖片中看過,日本在1970年代才有的漁船。

1995年認識文史工作者 王河盛老師,王老師寫信給西村様,力勸他到成功鎮做人文、歷史調查,文辭懇切讓他深刻感動,於是決定將博士論文的研究範圍定在成功鎮。

初次到漁港訪問漁民,漁民說:「我們這裡沒有歷史文化!」西村教授並沒因此感到氣餒。首先由船員、船長、船老闆之間的關係、收獲如何分配開始研究,到1996年已做超過20位船長的調查。船長有年輕時跟隨日籍船長,由基層做起,慢慢升任的老船長;也有船員貸款買船,很年輕就當船長。西村教授來回台灣、日本兩地調查鏢旗魚技術傳承的由來。西村教授說: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只有日本籍的船長和船員。戰爭爆發後,日本政府徵召年輕船員當兵,日本船長覺得人手不足,才開始進用台灣船員由基層做起(炊飯工作),逐漸升任至鏢手、輪機等重要職務,傳承了日本漁業技術。

目前西村教授,每年一定安排一個月,到成功鎮做調查,西村感謝王河盛老師提供不少資料給他參考,他感恩的說:王河盛是他台灣的爸爸。

西村一之教授於成功故事館傳授個人田野調查經驗

 

西村一之教授回答學員提出之問題